今天是:
您可以选择访问: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龙陵县 昌宁县
站内搜索:
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
 

当前位置: 首页>>荣誉展示>>先进事迹>>正文
十八年的和谐守望
2011-05-20 18:43     (点击: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杨松,自1993年调入腾冲县人民法院,在基层法庭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,一干就是十八年。

作为一名法官,他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中,认真履行职责,脚踏实地,一丝不苟地开展各项工作,怀着一颗主持公平与正义,为民解忧,为民奉献之心,在自己热爱的审判岗位上,默默地走过了一个个花开花谢的春夏秋冬,为维护法庭辖区的社会稳定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,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
勇挑重担,秉公执法

   杨松同志常年在基层法庭办案,工作兢兢业业,不辞劳苦全力以赴。他是庭里的业务骨干,办案数量每年均名列全庭前茅。2010年,共审结各类重大疑难复杂案100余件,无超审限案件,调解率达到95%以上。他常说“每个法官都是审判机器中的螺丝钉,无论拧在哪里,都能钉得住并且闪出光来”。“爱岗敬业,无私奉献”这八个字正是该同志多年来工作的写照。在审理各类案件时,他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,又注重掌握政策,做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,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审理各类案件的标尺。工作中不管所办案件多复杂,他都勇于接受,并优质高效地完成。他常说“一个法官一年办那么多案子,办错一件,对于法官来讲或许是百分之一,而对当事人来讲,就是百分之百”。因此他不惧难,细分析,抓住症结,千方百计缓解矛盾,从根本上消除了不安定的社会因素。他对无理纠缠的当事人不牵就,对确有怨情者的利益进行合法保护。作为一名党员法官,他深知只有坚持严格依法办案,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,由于对每件案件严格按法律规定办理,力求每件案件都经得起历史检验,庭前他认真阅读卷宗,并制订周密细致的庭审提纲,为开庭做好思想准备,在庭审过程中和庭审后同合议庭成员进行评意,反复推敲案情,将每件案件办成了铁案,他平均每年办案近百件无一上诉改判。

守志如山,清正廉洁

做一名法官,要面临各种干扰、诱惑、面临“情”与“法”的考验,现在社会上流传一句话“案件进了门,两边都找人”,有的案件刚到手,当事人就能找到各种关系,通过同学、亲戚、朋友出面求情、请客、送礼。他长期工作基层,熟人朋友多。办理案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。他坚守住了心中的防线,经受了“钱”与“情”的考验,为此还得罪了不少亲朋好友。他常说“我从小在农民家庭长大,小时常听老人说‘衙门口向南开,有理无钱莫进来’,这是贫苦农民对打官司的认识。经历过生活的困顿与艰辛,我深知酒店里一顿饭,就是农民卖一只羊甚至一头牛的收入,他们上有老人要赡养,下有孩子要抚育。收了他的礼,他会认为赢的原因是送了礼,赢的不是事实和证据。我不能因为个人原因给法院抹黑,使法律蒙羞。” 2007年,他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。作为被告的丈夫,是位建筑商,颇有积蓄。为了在财产分割中得到“照顾”,他将一个厚实的信封放到杨松的办公桌上,并说:“一点小意思,请多关照。”当看到信封里装着一千元的现金时,杨松不为所动,毅然回绝并语重深长地说:“我是法官,秉公办案是我的职责。你的心情我理解,但你这样做是属于行贿,请相信我们法院一定会依法公正办案。!”建筑商半信半疑,但见杨松神情坚决,只好悻悻然地把信封收了回来。东西虽然没收,但案子还是办得响当当的。考虑到夫妻双方共同生活多年,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,杨松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调解上,教育双方好合好散,别为了争财产闹翻天,对孩子也会造成不良影响。通过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,缓和了双方的对立情绪,最终使当事人达成了财产分割协议,案件以调解结案。领取调解书那天,送礼不成的丈夫高兴地握着杨松的手说:“我真没想到,现在还有不送礼也能办好的事儿!你可真是位廉洁的好法官啊!”    

无私奉献,爱岗敬业

   1993年杨松同志进入法院后,先后被分到曲石法庭及固东法庭工作,一干就是十八年。当时法庭条件艰苦,人员少,辖区范围广,案件多,工作量相当大,许多人都不愿去。为了不影响工作,杨松同志和同事们吃住在法庭,他把法庭当成了自己的家。就这样,寒来暑往,身边的同事走了一个又一个,院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,面对调动到县法院工作的机会,杨松同志放弃了,他仍坚守在基层法庭的岗位上,任劳任怨,默默奉献着。在此期间,杨松同志不但对法庭产生了浓厚的感情,还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当地的老百姓通常都起得早,没有上下班的概念,经常在早晨七、八点钟和中午午休时来到法庭办事,有时甚至在食堂吃饭时来找他立案,但他丝毫没有埋怨,他会立即放下饭碗,去接待当事人,能办理的当场办理,不能办理的耐心说明,尽量方便当事人。多少个休假天的日日夜夜,多少个节假日的个人时间,他都在办公室里不辞劳苦地加班工作,奉献于他所热爱的审判事业。

倾听民声 和谐办案

   杨松说:“我是从贫穷的农民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法官,我深知,农民兄弟思想单纯、感情质朴,而文化素质较低,法律意识较差。如果工作方法简单,不注意和他们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,很容易引起他们的误解,对法官产生反感、抵触的情绪,不利于案件的顺利审结”。因此,杨松在审理案件过程中,把与当事人的沟通作为案件顺利审结的突破口。原告到法院起诉,与当事人的沟通就开始了。通过耐心听取原告的陈述,仔细观察他的言行,杨松就可以知道原告的要求与想法,对他的性格及心理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这时,固然不能对案件的处理妄下结论,但通过他平和的语气、真诚的语言与原告进行沟通,就可以取得原告的信任,也可以让其对案件的处理有一个合理的预期,为以后的调解或判决打下了基础。接下来,要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。多年来,他一直非常重视送达这一办案过程中似乎微不足道的环节。杨松有一个习惯,只要是他承办的案件,都亲自上门给被告送达传票等法律文书。他认为这是与被告的第一次接触,也是与被告进行沟通的机会。通过送达,了解和掌握被告的家庭状况、性格特点、思想动态等情况。送达时,为了避免或减少当事人的反感和抵触,从不摆法官的架子,说话也不用当事人听不懂的法言法语。如果当事人家里有客人,他就注意方法,将当事人叫到一边表明身份和来意,避免当事人可能产生的尴尬;如果当事人家正在办红白喜事,他就择日再送达,这样当事人比较容易接受,也会感到法官在为他着想。所有这些小事和细节,容易被人忽视,但杨松认为这是用心与当事人沟通,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工作。

   杨松同志在审判岗位的十多年里,努力工作, 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把“公正司法,一心为民”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工作中,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脸上幸福的笑容,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法官形象!

 

【打印此页】    【收藏此页】
关闭窗口
  相关文章  
  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
腾冲市人民法院 主办

运营维护:腾冲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滇ICP备13002118号-1